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

課堂賞與罰?

很多人喜歡用賞或罰的方式來促進孩子主動,這類的賞與罰有其立即性的效益,但快速的方法真的是好方法嗎?今天棧主想跟大家分享棧主對於賞與罰的一些想法,這些只是棧主自己的經驗與想法,棧主並沒有蒐集科學例證之類的,所以並不是絕對性。


棧主認為獎賞過頭會有利益交換的感覺,無形中孩子容易變成有獎勵才去做,沒獎勵就不做的被動心態;處罰則是讓人將事件本身跟恐懼或其他不好的感受做連結,因此會讓人對這件事產生排斥感~~

舉例來說,考試考得好給孩子禮物,容易造成孩子一種今天沒禮物就不需要認真讀書的感受。如果考試考不好,就要被處罰,則會讓讀書與恐懼自然的連結起來,所以讀書是很討厭的事,因此許多人一但脫離學校,就再也不讀書了。不過,華人對於孩子讀書,好像絕大多數都還是用賞與罰來教育,難怪大部分的華人對於讀書是如此反感,但讀書不是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嗎?

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獎賞與處罰都是一種外在動機,因此當外在動機消失了,也就沒有繼續的動力了。我們是否能賦予其內在動機?讓良好的行為能夠一直持續呢?

以棧主過往在帶體驗教育活動或是桌遊課的經驗,每次有人問我「贏了有甚麼獎勵?」或是「輸了有懲罰嗎?」棧主都會回答:「沒有ㄟ!那你要玩嗎?」絕大多數的人都還是願意玩。如果遇到不想玩的人,棧主也讓他保有不玩的權利,讓他在旁邊休息,接下來棧主會讓其他人把遊戲玩得非常high,通常在旁邊休息的那位這時候會想加入遊戲,如果他表達想再次加入的意願後,如果當下的活動時間是比較短的,棧主會跟他說要等到下個活動才能加入。如果是活動時間比較長的,棧主會詢問團隊是否願意讓他中途加入。這樣做的好處是讓離開的人知道,他有不參加活動的選擇權,但離開後不是隨便想回來就能會來,因此他在使用自己的權力時不會那麼隨便。

很有趣的一點是,即使是一些需要分勝負的遊戲,在棧主的經驗中,就算贏了沒獎賞,輸了沒懲罰,大部分的人還是會積極投入,一方面是人有想贏的慾望,一方面則是活動本身的趣味度夠吸引人。

棧主認為,不是靠賞或罰去促使人進行活動,而是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獎賞,參與著樂在其中,自然不需要靠其他外在動機,因此帶領者如何讓參與者能享受活動本身,就是帶領者要做的功課了。

當然,在棧主的經驗中,因為棧主通常是帶桌遊課、團康活動、故事講演,都是較容易吸引人的課程,所以比較容易達成,但如果是讀書呢?說實在,那個領域不是我的專業,我沒辦法很明確的說該如何做,但學習本身不是應該充滿樂趣嗎?棧主認為去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,讓他在學習時得到滿足跟快樂是更為重要的事~~


最後的最後,可能會有人問棧主從來不會獎賞與懲罰嗎?棧主真的不愛獎賞,應該說,棧主認為活動本身就是一個獎賞。而懲罰,棧主會使用,但不是活動過程中輸的進行懲罰,而是某些刻意犯的錯誤才會進行懲罰,例如:拉隔壁女生的頭髮XD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